1月份教學手法工具箱DM定稿 _page_1.jpg


昕禾文創總監 陳姵含:
最近有幾位好友講師好奇昕禾文創為何會開「教學手法工具箱」的課程內容與實際效益,今天剛好藉此機會和大家聊聊我這一路走來所觀察到的現象。

在培訓業已有多年時間了,這之間曾協助多家企業進行內部講師的系列培訓,時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關於講師的培訓到底還可以上些什麼課程?」

身為一個講師,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如何讓自己在台上顯得更從容、自在;如何將心裡所想的做出最好的詮釋。但是當內部講師授課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發現,只有在講台上從容表達自己其實是不夠的,有些時候我們在台上與學員互動,明明相同的內容與主題,可是卻越上越沒勁,學員的表情也越來越怪,這時,許多講師便會認為,或許是自己準備的東西不夠完善、不夠豐富,以至於學員興致缺缺,但就我的觀察其實並不全然如此。

創新的雙向互動
我們發現,導致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出自於許多講師在教學手法上的創新不足,忽略了以「學員為主」的概念。其實,授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讓上課這件事情不再只是講師單方面的傳授課程,而是如何讓學員完全的參與並投入其中,甚至是對課程付出一些貢獻,達到雙向的互動。而這個關鍵就在於「教學手法」上的運用。
因此,看了這麼多講師的授課方式,以及許多企業給我的回饋之後,我認為,當講師有了一些授課經驗後,我們接著該做得就是更上一層樓,學習如何透過更棒的教學手法幫助自己的課程具備多層次的發揮空間,同時提高學員參與度。而這也是幫助課程達到最好成效的不二法門。

年初與常振國老師談及多數企業培訓師容易遇到的現況,討論如何幫助講師在授課達一定時數後突破這樣的瓶頸,並幫助大家破除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聘講師比較受歡迎這樣的疑慮和擔憂,很高興,常老師願意秉持教學相長的衷心,一起設計「教學手法工具箱」課程。

玩、體驗、引導學習
昕禾文創教育一直以來都提倡著:玩、體驗、引導學習。玩並不是代表著一昧的玩遊戲,而是如何透過更多元的學習媒介,幫助課程提升活潑度與參與熱度,透過玩的過程,讓大家展現最真實的自我,並產生新的體驗,最後透過專業講師的引導、帶領,幫助大家進行課程反思與吸收。

我一直相信,同樣的授課內容,同樣的課程學習,透過不同的角度與方向的引導,它所呈現出來的訓練效果絕對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與其讓講師來告訴我們成功的秘訣,不如透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大家實際運用與思考,以自己為主體向外擴展並付諸行動,你會發現我們可以學到得其實比現在多更多。而這也是昕禾文創教育所提倡的:玩、體驗、引導學習的核心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昕禾文創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