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培訓現場 (29)
- Dec 31 Thu 2015 01:40
【培訓現場】專業講師的三階段歷程
- Dec 23 Wed 2015 12:49
【培訓現場】淺談教學手法工具箱

昕禾文創總監 陳姵含:
最近有幾位好友講師好奇昕禾文創為何會開「教學手法工具箱」的課程內容與實際效益,今天剛好藉此機會和大家聊聊我這一路走來所觀察到的現象。
在培訓業已有多年時間了,這之間曾協助多家企業進行內部講師的系列培訓,時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關於講師的培訓到底還可以上些什麼課程?」
- Dec 16 Wed 2015 11:35
【培訓現場】以培訓理念指引課程規劃

擔任企業內訓講師多年的Kevin 常振國老師,擅長以敏銳的洞悉人性為基礎,執導學員內心的疑惑,並藉由引導式教學幫助學員突破盲點!課後更屢屢得到學員們正向的回饋與反應,讓每個人都聽的愛不釋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聽聽,Kevin老師對於培訓理念的想法與目標吧!
培訓理念的四層次
我的課程以企業內訓為主,每家公司的培訓需求及課程目標都不盡相同,經常為了規劃出符合各公司培訓需求的課程而絞盡腦汁。傷腦筋的不是有沒有內容,能講課的內容材料非常多。真正費盡心思的是,如何將這些內容整合成緊扣學習目標,又有助於學習效果的教材。就好像手邊有很多食材,卻不知如何組合搭配才能做出豐盛的佳餚。
- Nov 24 Tue 2015 14:03
【培訓現場】只想做事的人是阻礙團隊進步的人!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請您先想想什麼是「做人」?什麼是「做事」?年輕的時候心高氣傲,總覺得一個團隊中會做事的人比會做人的重要,那時候的我把做人狹隘的定義為那些因為沒有能力缺乏實力,不願意認真的人所以才逢迎拍馬拉關係,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常講某某人「會做人」,通常表示跟這個人接觸會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覺得舒坦......,其實說穿了就是同理心、傾聽認同、讚美請教、說話懂得迂迴、給人溫暖…...。相反的當我們說某某「不會做人」,往往意味著這個人自以為是、批評抱怨、講話直白......。
做人與做事
各位可以回想我們身邊的人,不論個人事業成就的高低,那些我們喜歡相處的朋友,是不是都是上述「會做人」的人。其次不論是企業還是社團或其他團體,任何專案的執行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與協調,那麼上述人「很會做人」的人往往就比較容易得到其他人的支持。相反的,我們應該也遇過一些人,口口聲聲說「我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彷彿說自己是水牛精神任勞任怨,但很多時候這樣的人只是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拒絕溝通一意孤行,造成組織運作很大的困擾。
- Nov 17 Tue 2015 09:51
【培訓現場】銷售再進化「教練式銷售」

跟朋友聊到關於教練式輔導。發現在進行教練式輔導時最大的關卡是--讓對方「承認」有個現況需要改變。很多時候當事人其實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只是因為改變需要破除習慣的舒適圈,因此卡在維持現狀與開始改變之間,左右為難。此時還不是給他建議的時候,只有他願意承認自己有這個問題,願意面對這個問題,後續的做法與行動就容易多了。
銷售的關卡-承認
談到這裡我突然悟通了一點,在銷售上不也是如此嗎?!業務員最大的關卡在於,讓客戶願意「承認」有一個應該改變的現況,你提供的商品或解決方案才有價值。如果客戶還不承認自己有個該被解決的問題,還不願面對這個問題,那麼你再怎麼努力推薦商品也是枉然。就像熱銷狂賣的好神拖,也是讓你先「承認」用傳統拖把好辛苦,然後你才會改變拖地板的工具。
- Nov 11 Wed 2015 23:42
【培訓現場】啟動夢想,讓天賦飛翔

在喧鬧的會場當中,台下學員們期待的目光,趙祺翔老師出場了。趙老師一出場,就跟學員們做個約定,希望大家不要叫他「趙老師」,而是叫他「大鼻同學」。接下來,學員瞬間爆出笑聲,而講師與學員之間的距離感,也瞬間融化了。
跟大鼻老師的合作,是相當愉快的經驗。他為人和善、客氣,總是為別人著想。誰能想到在十年前,他是一位癌症的重症患者,靠著他堅強的意志力戰勝病魔,活出一片精彩的人生。
- Oct 28 Wed 2015 10:27
【培訓現場】《教學手法工具箱》一場講師界的武林大會

有人說,專業講師這個職業,就像是一條漫長道路的孤獨旅行者,一路上鮮少有人相助,只能自我勉勵,不斷往前走;有人說,專業講師就像一根火柴,燃燒自己試圖照亮整個黑夜。但是我認為,專業講師就像古代武林的各路英雄好漢,每個人身懷絕技,在各個領域獨領風騷,作育英才。
如今,昕禾文創廣發武林帖,邀請各路英雄齊聚一堂,藉由常振國老師的課程,讓英雄們發揮所長,並且交互學習,達到最好的交流。
武林各路講師好漢,齊聚一堂相互分享
- Oct 13 Tue 2015 17:38
【培訓現場】價值領導做大團隊
- Oct 07 Wed 2015 10:39
【培訓現場】績效主管領導力
在職場上,根據許多的過往經驗發現,很多人常常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變,但卻不是自己改變,而是想去改變他人。改變他人的習慣、想法、觀念、喜好......過程中費盡心力、絞盡腦汁,結果卻不盡理想。其實,「改變自己,才能影響他人;改變現在,才能影響未來。」但要如何改變我們自己呢?
對我們自己而言,最大的改變,就是來自我們角色定位的改變,而角色定位的改變,也就帶來了責任的改變。